素有“三江上游第一观”之称。属丹霞地貌,由白垩纪赤石群构成,具有山奇、水秀、谷幽、岩穴迷离之神秀。自然布局匀称,高低峰峦连绵不绝,红层峰林密集。岭、崖、洞、谷串成一线。主要胜景冠豸山,有灵芝峰、五老峰、攀星岩、五姐妹石等20多个景点,尤以北堑雄关外红层峰林密集,一柱石笋高50多米,周长40多米,拔地而起,如红烛高烧,称为“照天烛”。山后石门湖海拔427米。1972年建成水面800亩的水库,湖中群山倒影,水光粼粼,湖心翠岛峭壁丹崖,婷婷玉立,如出浴少女。泛舟环湖,舟移景变,变幻无穷。与山、湖相连的旗石寨,其最高点百丈岩,无山不石,有石拔地入霄,还有被称为摩天岭。山景有以雄、奇、险、绝著称的竹安寨。 冠豸山始辟于宋,盛于元、明。宋嘉定年间,五老峰下建二邱书院,立“进士联芳、叔侄乡贤”牌坊,至今依然屹立。元至正年间,县令率众上山,开辟13个风景点,并刻石记其事。元末,在灵芝峰下建樵唱山房。明朝建修竹书院、东山草堂等。清末民初,五贤书院改为豸山中学。有名胜古迹30多处,今尚存灵芝庵、修竹书院、东山草堂等7处,摩崖石刻40多方。
冠豸山雄奇险峻,山后是温柔秀丽的石门湖,碧水映丹山,阴阳称双绝,是游人们读不够的生命大典,作为冠豸山水代表作的生命之根和生命之门两个形象逼真的景点相距只有1公里之遥,一个在水中,一个在湖畔,阴阳相对,遥呼相应,堪称华夏一绝、神州奇观,人称“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被誉为“客家神山”,“生命神山”。而新开辟的九龙湖景区,水面1200亩,山水相依,山徊水转,是个珊瑚状的湖泊。湖面清风碧玉,倒影幽幽、山、石、水层次分明,异彩纷呈。四季花木、葱葱郁郁,鸟语花香、神秘诱人。2004年元旦,九龙湖景区已全面对外开放,现已成为冠豸山主游线路之一。还有世界A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主体座落在连城,这里林海茫茫、奇花异草比比皆是,华南虎等猛兽珍奇游弋山中,充满原始的震撼力,被誉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翡翠”、“动植物基因库”。梅花山上的“水流三江源头”、衫木王、红豆衫群等景点奇妙天成,给人一种自然魅力的震撼,还有腹地的赖源溶洞群,如一座美丽神奇的迷宫,秒不可言又深不可测。连城文化,价值连城。连城有丰富的客家文化积淀。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连城客家方言的复杂,在中G乃至世界罕见。33万人口拥有34种方言,村与村之间语言有的不能沟通,所以普通话非常普及。连城县客家民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远近闻名,有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北团游大粽、四堡拔龙、新泉烧炮等民俗,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每一个民俗活动中都能寻见客家文化的根底,都能映射出中原古文化的风姿。连城有独特别致的文昌阁、云龙桥、永隆桥等客家古建筑;有南山书院、二丘书院、东山草堂等客家古书院;有堪称中G客家人庄园的培田古村落。培田的古民居建筑群由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古祠、六个书院、二座跨牌坊.
“文化大革命”期间,景区遭受破坏。70年代末,连城县民间组织发起募捐集资,修复灵芝庵。80年代起,县建设部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考察评价。县政府每年组织数万人次上山植树绿化,并颁布封山育林和严禁开山炸石的通告,同时整修景区内外道路。1984年,县政府拨款修凿后山蚁蚣路、仙女池等景点路线,购置石门湖游艇。1985年开发寿星岩,新建长寿亭,增添“人长寿”等多处石刻,修复部分景点建筑,并请省测绘局测绘风景区地形图,编制景区规划,作为连城县城规划区的组成部分,1990年经省政府原则同意,省建委批准实施。规划区范围:以县人大批准划定的保护山界为依据,风景区范围包括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等景区,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景区总体布局依托县城,把县城作为旅游基地,在景区内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以及休养、疗养设施。
迎客松 正面游山,轻车可直达山麓。拾级而上,景点相随。上百余米缓坡,有一株虬枝伸展的老松挺立岗阜,为迎客松。诗曰:“青松喜迎客,登高兴正浓。松涛相问候,何须一鞠躬。”据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连城知县徐尚忠作《游冠豸山记》曰:“每一罅隙,皆有松为之掩映。短髯老骨,千百其状。”冠豸山自古苍松遍布,因受清末战乱,“大跃进”毁林炼钢和“文化大革命”乱伐林木的摧残,冠豸山松林多遭斧斤之灾,这棵老松因根置峭壁,伐者无法下斧,得以幸存。
迎客松南向数米有一座歇山顶式六柱凉亭曰舒心亭,游人可到此歇息,静赏迎客松风姿。
苍玉峡 过迎客松,登上逶迤的山路,忽见两侧岩壁峭立,中通一峡谷,谷口有一块崩塌的巨石。巨石斜卧右侧,形成一深洞,山涧流泉汩汩注入,珠玑四溅,发出悦耳的叮咚琴声。山路绕巨石而辟,左侧石壁有马周卿篆书石刻“苍玉峡”三字,形容峡谷内碧珠飞溅,蕴含奇趣。
松风亭 过苍玉峡,登阶300余米,层阶边岩上设一座四廊柱盖顶凉亭,供游人歇足,名曰“松风亭”。亭柱有亭名的嵌头格楹联:“松盘黛色宜人爽,风送涛声入耳频”,颇切游人心境。伫立亭中,远望文川九曲,近看田螺山,令人联想到田螺姑娘的故事,心中吟唱起一首美和善的颂歌。亭畔大片松林,峭立崖侧,清风徐来,涛声阵阵,使人顿生“凝眸收胜览,入耳生云泉”之慨。
半云亭 逶迤再登百余米,即是半云亭。亭为清代罗学镳倡建。据《罗氏族谱》载:“学镳公,字瑞徵,号蔼驷,敕授州同知。生平仗义疏财,乐善不倦,修桥砌路,见义勇为,豸山半云亭,其所倡建也。”游人入亭观景,往往油然而生“石移云自定,风急鸟皆闲”的悠情和“梦想落尘寰”之仙念。古亭设在一面峭壁陡立、三面下临深渊的悬崖上,为四根圆廊柱、歇山顶式凉亭。亭柱楹联为亭名藏头格:“半壁丹梯天咫尺,云层觉路岭千寻”。亭处地势高峻,晨昏雨露,雾气迷蒙,似在云层之中。登亭之先,便可一路领略“芝茎湿路分瑶草,竹杖随云步玉台”的雅趣。
丹梯 云栈 丹梯与半云亭紧紧相连,峭壁上开凿十几步磴道,垂直如梯,十分奇险,游人需攀援附壁而上。因岩石为红色砾砂岩,呈朱红色,故称“丹梯”。游人有诗赞叹:“百折丹梯上紫霄,月宫深处彩云飘。笙歌一曲霓裳舞,体态翩翩分外娆。”丹梯之上,沿峭壁开辟一条小道,路窄仅容一人通过,下临万丈深涧,称为“云栈”。栈旁岩石有一组摩崖石刻,为“丹梯”、“云栈”、“觉路”、“咫尺天”,笔意遒劲,属书法佳品。凭栏远眺城关,田园、房舍、河川、道路、楼房、街市一览无余,如锦似画。
滴珠岩 过丹梯、云栈,攀“云瞩堑门”,曲折前行,即抵此岩。滴水岩高壁峭立,摩崖石刻琳琅满目,为全景区之最。其中有元代马周卿的“修莲峰记”和“冠豸”、“印松麓”以及明、清题刻数十处。岩间山岚氤氲,云蒸霞蔚,成为奇观。繁茂的松杉林木,衬托着缭绕的晨雾晓烟,形成“岚气”,使景区更显柔和、淡雅、协调。连城八景之一的“冠豸晴岚”即指此。邑人李文澜《冠豸晴岚》诗曰:“万岫岚光雨后呈,更怜冠豸值新晴。烟痕淡向峰腰抹,霁色遥从顶生。亭接半云看隐约,天开一线认分明。况当夕照余霞散,锦绣图披画不成。”滴珠岩顶的清泉随风飘洒,点点滴滴,如串珠垂挂。游人到此,多张嘴承接水珠,以为乐事。
此处观赏冠豸山夕照也富有情趣。清代理学家童能灵在《冠豸山夕照赋》中叙述:“夫豸山清出,冠压群峰;夕照澄鲜,美逾朝晷。故照吞山而低回,山傍照而徙倚。妙赴妙以繁会,光磨光而旖旎。当此之时,琪草流馨,寒泉带喜。”夕照的景观,美逾仙境。
凝碧山房 昔为“五贤书院”中的一景。民国初年被焚毁,仅存遗址,20世纪80年代由旅游部门重建。清乾隆六年(1741年),主持兴建“五贤书院”的连城知县秦士望,曾有《凝碧山房》诗曰:“久约青山订素盟,云峰矗立眼前生。窗临绝壁摊书坐,路绕回塘叉手行。天外雨飞襟袖爽,谷中泉响梦魂清。韬踪一日能千古,愧向尘嚣齿姓名。”
重建的凝碧山房,位于冠豸西北侧悬崖险处。山房依崖构筑成方形歇山顶框架式双层高楼,柱梁、窗棂,雕饰古朴,色彩艳丽。屋面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古雅壮观。楼西侧为万丈深渊,崖石嶙峋;北面崖石高丘;南面倾斜而下,岗阜起伏;楼后依山建有小型宾馆住房,可供游人歇宿;楼东有斜翘巨崖悬臂前伸,如敞口大厅,设茶座及饮食部,供游人品茗、小食及宴饮之需。
登楼揽胜,清风徐来,沁人心脾;仰观灵芝、五老诸峰,巍峨高耸云表,分外壮观。夜宿山房,遥看城区万家灯火,晶莹闪烁,平添许多浪漫。
仰云亭 凝碧山房楼北高阜建有仰云亭。它背倚灵芝、五老二峰,面临绝壑,与李氏修竹书院、谢氏东山草堂鼎足而立。亭为四方柱歇山顶式凉亭,简朴、幽秀兼而有之。楹联为亭名藏头格:“仰瞻翠豸思先哲,云护金鸡映晓霞”。从亭正面俯瞰城郭和九曲文川,令人飘逸洒脱,心旷神怡。亭建于1983年,由侨胞周千和捐资。仰云是周千和之父名,他抗战时期在家乡独资创办“明耻中学”,甚孚众望。
正面游山,轻车可直达山麓。拾级而上,景点相随。上百余米缓坡,有一株虬枝伸展的老松挺立岗阜,为迎客松。诗曰:“青松喜迎客,登高兴正浓。松涛相问候,何须一鞠躬。”据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连城知县徐尚忠作《游冠豸山记》曰:“每一罅隙,皆有松为之掩映。短髯老骨,千百其状。”冠豸山自古苍松遍布,因受清末战乱,“大跃进”毁林炼钢和“文化大革命”乱伐林木的摧残,冠豸山松林多遭斧斤之灾,这棵老松因根置峭壁,伐者无法下斧,得以幸存。
迎客松南向数米有一座歇山顶式六柱凉亭曰舒心亭,游人可到此歇息,静赏迎客松风姿。 过丹梯、云栈,攀“云瞩堑门”,曲折前行,即抵此岩。滴水岩高壁峭立,摩崖石刻琳琅满目,为全景区之最。其中有元代马周卿的“修莲峰记”和“冠豸”、“印松麓”以及明、清题刻数十处。岩间山岚氤氲,云蒸霞蔚,成为奇观。繁茂的松杉林木,衬托着缭绕的晨雾晓烟,形成“岚气”,使景区更显柔和、淡雅、协调。连城八景之一的“冠豸晴岚”即指此。邑人李文澜《冠豸晴岚》诗曰:“万岫岚光雨后呈,更怜冠豸值新晴。烟痕淡向峰腰抹,霁色遥从顶生。亭接半云看隐约,天开一线认分明。况当夕照余霞散,锦绣图披画不成。”滴珠岩顶的清泉随风飘洒,点点滴滴,如串珠垂挂。游人到此,多张嘴承接水珠,以为乐事。
此处观赏冠豸山夕照也富有情趣。清代理学家童能灵在《冠豸山夕照赋》中叙述:“夫豸山清出,冠压群峰;夕照澄鲜,美逾朝晷。故照吞山而低回,山傍照而徙倚。妙赴妙以繁会,光磨光而旖旎。当此之时,琪草流馨,寒泉带喜。”夕照的景观,美逾仙境。 昔为“五贤书院”中的一景。民国初年被焚毁,仅存遗址,20世纪80年代由旅游部门重建。清乾隆六年(1741年),主持兴建“五贤书院”的连城知县秦士望,曾有《凝碧山房》诗曰:“久约青山订素盟,云峰矗立眼前生。窗临绝壁摊书坐,路绕回塘叉手行。天外雨飞襟袖爽,谷中泉响梦魂清。韬踪一日能千古,愧向尘嚣齿姓名。”
重建的凝碧山房,位于冠豸西北侧悬崖险处。山房依崖构筑成方形歇山顶框架式双层高楼,柱梁、窗棂,雕饰古朴,色彩艳丽。屋面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古雅壮观。楼西侧为万丈深渊,崖石嶙峋;北面崖石高丘;南面倾斜而下,岗阜起伏;楼后依山建有小型宾馆住房,可供游人歇宿;楼东有斜翘巨崖悬臂前伸,如敞口大厅,设茶座及饮食部,供游人品茗、小食及宴饮之需。
登楼揽胜,清风徐来,沁人心脾;仰观灵芝、五老诸峰,巍峨高耸云表,分外壮观。夜宿山房,遥看城区万家灯火,晶莹闪烁,平添许多浪漫。
竹安寨
竹安寨是冠豸山风景名胜区中的一个的景区。它远离市井喧嚣,隐匿于寂寥、偏僻的山野。曾经是易守难攻的之避难之所,如今已成一道记载历冠豸山史的人文奇景,吸引着游人前去解读。穿行于竹安寨景区,“险、奇、壮观”三绝奇景世间罕见,叹为观止。景区“险”在“摩天岭”。沿陡峭山脊开凿的三百六十五级狭窄石阶天梯,直插云霄,两侧是深涧绝壁,惊险异常; 景区“奇”在“寿星石”。一座庞然大山,天工造物,造就一处老寿星奇景,堪称天下第一,真是人有长寿秘诀、山有益寿神韵。它,眼、鼻、眉、须栩栩如生,让人可亲可敬。 景区的“壮观”则在“水门墙”。它是一面十分方正,高宽皆有数千米,厚度数丈的岩石墙体,拔地而起耸立成一块屏障,边缘垂直成门,墙面就象有溪水流淌般波光荡漾,因此而得名“水门墙”,据说,这是远古造山运动时岩层断裂而成。 穿过幽幽深谷,攀爬“摩天岭”,直达峰顶,巍巍群山、崎岖山道,一目了然。过寨门,山窝平夷处,树木杂草间,寻寻觅觅古老山寨的残骸遗迹,一个古老的传说跃然而出。 据史料记载,公元一八五七年“太平军”石达开部队进占连城,一些富豪把地势险要的这里看着最佳的避乱之所。于是在此建寨取名为“竹安寨”,寨内依山势建屋三十九间,厅堂、居室、厨房、仓檩一应俱全;大猫山顶石崖上开凿一方天池,积蓄雨水,供饮食用;通往后山处亦筑一道堑门,设防把守,切断通道;摩天岭顶也有一道堑门,炮台、枪眼俯卫石阶唯一通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传说虽无从考证,但是附会在灵山秀水之上,倒也增添了几分人文色彩。
石门湖
石门湖——坐落于冠豸山东南的石门湖,面积四百多亩,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险峰奇谷中,四周环山,“是连城昔日八景之一的石门宿云所在地。 要深度感受石门湖的清幽以及风景如画,选择荡舟其间,无疑是最好的方式。登上游船,缓缓前行,船浆划破波光潋滟的湖面,推动着小舟时而穿过狭窄的峡谷,时而闲庭信步开阔的湖面,“水转山间走,山回水中行”,山风习习,清凉舒坦。山在慢慢后退,水在慢慢后退,眼看就到湖的尽头,“山穷水尽疑无路”,却“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处曲径通幽,山环水绕,水傍山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水面奇观,历历在目,一景接一景,一画连一画,让您亲历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旅程。偶尔,一两只白鹭、野鸭,从湖边的绿林中飞出,掠过水面,生机 盎然,引来无数游人惊叫。 石门湖旁边有一块奇石,因形如女性生殖器而被名为“生命之门”,它以独特的身姿诠释着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吐露着冠豸山这本“生命大典”的博大精深。另外,石门湖携同小三峡、双乳峰、猴孙撞钟等景点一起组成的石门湖景区,游历其间,相信定能让你发现更多美景的。
培田古民居
在福建省闽西山区,有一个至今保存完好的连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这就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连城县培田明清古民居。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最大的建筑九厅十八井,占地6900平方米。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一些建筑专家和国外友人前来考察后认为,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自驾1. 龙岩市中心-龙腾中路-龙腾北路-罗龙中路-罗龙西路-罗龙路。2. 罗龙路-匝道-厦蓉高速公路-京源口隧道-厦蓉高速公路。3. 厦蓉高速公路-何家坡隧道-厦蓉高速公路-田心隧道-厦蓉高速公路-移炉隧道-厦蓉高速公路。4. 厦蓉高速公路-模坑隧道-厦蓉高速公路-豪岭隧道-厦蓉高速公路-马坑大桥-林岭隧道-厦蓉高速公路。5. 厦蓉高速公路-园畲隧道-厦蓉高速公路-官庄隧道-厦蓉高速公路-新泉隧道-厦蓉高速公路-匝道-长深高速公路。6. 长深高速公路-上匝道-连城/S204方向-连航路-观景路-终点。
我来帮TA回答